

北投公民週10月底即將開始
北投公民週10月底即將開始 請密切關注我們的官網及FB粉絲頁喔
本校自創立以來,即持續透過「公民週」活動,鼓勵學員從生活場域出發,關心公共議題,並培養在地行動力。
114年秋季公民週的主題將聚焦於「北投產業」。
北投作為臺北市的重要行政區,長期以來在產業發展上呈現多樣風貌,從傳統市場、觀光溫泉、農產加工,到新興文創、服務業,皆承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與社會價值。
本次公民週將以在地產業為切入點,進一步延伸至經濟、政治與社會等面向的探討,期望引導學員認識產業背後所牽動的區域發展與公共政策思維。
除主題講座與座談外,亦將安排多元課程與工作坊,邀請專家學者、在地業者及青年代表分享經驗,讓學員能透過跨領域交流,培養批判思考與實踐能力。
同時,班級策展也將用心呈現創意表演。藉此,公民週不僅是知識的交流場域,更是連結社區、展現學習成果的平台,讓更多人看見北投產業的特色與未來發展潛能。
(閱讀更多)
匠畫北投禪繞生活
展期|2025.10.03 - 10.24 地點|北投社區大學藝文走廊 (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5-12號)
主題一: 匠畫北投禪繞生活
指導講師|汪詩倩
主題二: 黑白相間-書法藝術
指導講師|徐源瓔
禪繞畫是一種簡單易學、能帶來放鬆與樂趣的藝術創作方式。
透過一筆一畫,我們得以展現最自由、最療癒的創造力。
從點、直線、曲線、圓圈到各種形狀,每個人都能勾勒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
就像孩童般無拘無束地塗鴉,不必在意旁人的眼光,而是單純地為自己而畫,描繪出一個獨特的自己。
自誕生以來,禪繞畫已走過二十個年頭,在臺灣這片藝術的寶島上,也流傳超過十年。然而,仍有許多人對它不甚熟悉,甚至認為它只是「畫畫」而已。
為了讓禪繞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汪老師特別將臺灣特有動物融入作品,從吸引孩子的目光開始,讓禪繞藝術與我們的生活更加貼近。
身為北投人的汪老師,更投入於北投社區大學的教學,帶領學生從在地文化中尋找禪繞的靈感元素。在一筆一畫之間,不僅創造藝術,也喚醒人們對北投的記憶與情感依戀。
(閱讀更多)
維修種子師資培訓工作坊!我們結訓了
維修種子師資培訓工作坊!我們結訓了
本期四週課程由四位講師分工授課,雖各自負責不同主題,惟整體教學安排具高度協作性。
講師群於課堂中除講授專業內容外,亦相互支援示範操作,並於分組活動時給予學員個別化指導,顯示其在課程設計與執行上的用心與專業。
授課方式兼具理論與實務。理論部分以PPT進行系統化呈現,使學員能快速掌握核心概念;實務操作則導入牌卡、配對等遊戲式學習,提升課堂互動性與記憶效果。
另為強化課程應用層面,特別鼓勵學員攜帶故障器具、家電或玩具進入課堂,並於現場進行維修。
不僅增進學員動手操作的經驗,更賦予個人熟悉物品「延續價值」的意義,進而獲得自我成長與實踐的滿足感。
課程氣氛輕鬆幽默,講師表達流暢,能適度引導學員專注參與,營造正向學習環境。
根據學員回饋,整體課程內容實用且具啟發性,對其日常生活與技能培養均有助益,滿意度普遍良好。
(閱讀更多)
北投社大|推動北投學基礎課程體系
為了強化新舊講師對「北投學」核心精神的理解,並確保教學內容與在地脈絡緊密結合,北投社大正式規劃建立一套結構化的 北投學基礎課程體系。
這套課程體系的目的:
建立整體認識:協助講師理解北投社大辦學理念,以及「北投學」的歷史脈絡、價值與實踐。
強化教學一致性:透過基礎課程,統整方向,避免內容偏誤,提升整體教學品質。
深化在地實踐:引導講師設計課程時,融入北投在地知識、文化與社群需求,增加課程的在地連結與實踐力。
課程內容包含:
北投社大辦學理念與北投學精神|洪德揚 校長
北投的山川風貌與自然地景|吳子政 講師
北投文史發展脈絡|朱孝慈 講師
北投的公共議題與現況觀察|林智海 講師
北投學課程案例分享與教學實作經驗|程偉珊 講師
北投的產業演變與在地經濟|李庚霖 講師 透過這套基礎課程體系,北投社大期盼能打造持續性、整合性的教學培力機制,形塑具有「北投特色」的公民學習場域,推動講師與社區 共創・共學・共好。
(閱讀更多)
北投社大美學藝術學群|師生月琴彩繪展出
北投社大美學藝術學群|師生月琴彩繪展出
在北投溫泉博物館,社大師生共同完成的 月琴彩繪作品 正式展出啦!
一把把月琴,化作最具在地印象的畫布:花卉、山水、聚落、文化…
每件作品都承載著北投的故事與美感,也展現師生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創意。
歡迎大家來欣賞,和我們一起感受北投的藝術氛圍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