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

社區活動 資訊專員 - 活動資訊 | 2018-03-15 | 人氣:930

樂粉讀書會-被誤診的藝術史

文/林瑞祥學員

書名:被誤診的藝術史

作者:董悠悠

版次:初版一刷2017年7月1日

出版: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是留學法國馬賽大學藝術史、考古學研究高材生,藝術圈的美女偵探。她長在上海。目前出沒於世界各大藝術現場,開設「今天看懂一幅畫」節目,開展各式各樣的藝術私教項目,致力於用寫作為大眾普及藝術,破解藝術品中深藏的玄機。作者剛開始接觸藝術史時,所有對藝術的好奇與渴望,都在浩瀚的背景知識中一點一滴地被磨滅。讀了好多的逸聞八卦,了解了很多畫家的筆觸技法,背了更多的畫名、地名、流派名、人物名,仍然解答不了在一幅畫面前最初的感動,仍然看不懂一幅畫。本以為在追隨一朵令人驚豔的浪花,到頭來只獲得了一攤散沙般的積水。作者認為,欣賞藝術要回歸到作品本身,從「觀察」開始。

 

        很多人和一幅畫作相遇時往往只是匆匆一瞥,接著便沉浸在看不懂的恐懼中,之後便再也不願多看作品一眼,最後得出結論:「藝術果然是難懂啊!」其實,我們捫心自問,真正看畫的時間是否最多不超過五秒?當然,大多數人苦惱於知道應該要「看」,但是實在是不知道要怎麼看、看哪裡。

 

  我們認識一件新事物,習慣於尋找事物間的共通性,然後將共通性抽象,使它滿足於抽象化的概念,久而久之具象思考的能力便弱化,因而忽略了仔細的觀察。比如在尤金・德拉克拉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自由領導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這幅畫中,有人一下子便從既有的解說判斷畫面中的裸女是女神,自然就覺得女神應該是完美無瑕的,而忽略了畫面中的女神恰恰是粗獷的。在楊・史汀(Jan Steen,1626-1679)的《慶祝新生》(Celebrating the Birth)裡,我們可以由題目得知這一群人是在慶祝喜獲麟兒,卻往往忽略了畫中眾人意味深長的眼神。

 

  總之,不管是女神的粗獷還是凡夫俗子的神祕,都早已明明白白地呈現在原作裡,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仔細觀察,重新認識藝術的真相,這也是本書最首要的目的。

 

  畫家洛任佐・利比(Lorenzo Lippi)把「偽裝」這個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成一位一手持面具、一手托石榴的女子。在西方藝術史中,面具和石榴都有象徵「偽裝」之意,就如同繪畫不也常常因為戴著偽裝而容易「被誤診」?匆匆一瞥,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大致的外觀,從外觀看,石榴就只是一個完整殷實的果實,但當我們扒開果皮就會發現,石榴內實際上是一小顆一小顆的果肉。我們整理探索畫作也理當如此,通過思考判斷,我們終能摘下畫作的「假面」,發現一個一個經畫家深思熟慮的小細節、小線索,使其露出「真面目」。

 

        (以下為色鉛筆作品,仿秀拉【大碗島夏日的星期天午後】。)

SKM_C30817122614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