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

社區活動 資訊專員 - 活動資訊 | 2020-06-24 | 人氣:822

【時力議員黃郁芬專欄】熱爆!全台用電量飆新高,京都卻這樣幫民眾省電費還賺零用錢

 

本文來源:https://buzzorange.com/2020/06/23/electricity-taiwan-kyoto-hot/

撰寫| 時代力量台北市議員黃郁芬

我們每天都在用電,吹電風扇需要電,照明需要電,用電腦需要電,但又有多少人會去深究,自己的電是怎麼來的?

包含我在內,其實很多人對於「自己每個月用多少度電」或是「台灣的電從哪裡來」,都只有著模糊的概念。 6 月 20 日我出席北投社區大學「巴島能源教室」的開幕,就被北投社大謝國清校長 cue 上台回答台灣各種發電方式的佔比排序,雖然我一直都知道台灣的發電比例為火力大於核能大於再生能源,不過因為一直對「燃油」這種發電方式不太有印象,熊熊被騙到,所以最終沒有全部答對。

公民電廠進入門檻低,社區既省錢又增加收入

如果說,有更多人能知道台灣發電的佔比,知道各種發電方式的優缺,知道自己用的電需要花多少的資源,知道能源轉型的重要性,是不是在未來,就能有更永續的社會了呢?

像是北投社大運用學校的屋頂設置太陽能板、用綠建築的方式讓教室降溫,就是能源轉型非常好的參與方式。除此之外,現在國際上許多城市透過公民電廠的方式,由社區居民共同出資在屋頂上設置太陽能板,讓想投入能源轉型、希望節省社會整體資源的人,能有門檻比較低的參與方式,也讓發電的效益回饋到社區本身。 對社區居民而言,除了能夠省錢、甚至能帶來另一筆穩定收入, 能源、電力也不再只是遙遠模糊的名詞,不再視之為理所當然、而更能學習珍視地球資源。

借鏡京都模式:公私部門協力推動能源轉型

台北市的公民電廠正在萌芽,目前只有一處正在籌備中,也就是北投關渡國中屋頂的公民電廠。

持續推動公民電廠的設置,是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下簡稱產發局)未來的政策方向,但是在繼續推動之前,我在台北市議會也趁著財建部門質詢,跟產發局長介紹公民電廠相當蓬勃的京都,他們的政府是如何促進公民電廠的發展:

京都在思考公有屋頂的太陽能發電時, 在制度上直接分成兩軌:「租給公民團體的公民電廠」與「租給太陽能系統商的營利型電廠」。 由於屋頂租給公民電廠有其公益上的用途與公民參與的意義,所以京都市是採無償的方式提供公有屋頂,租給企業則需付租金。

除此之外,為了降低公民團體營運公民電廠的門檻,政府也協助公民團體為太陽能板投保、協助規畫預算與導入光電業者等等。公民團體在不需付租金的同時,則是需要做能源教育、節電宣導等,讓綠能的概念透過公民參與的力量扎根。

京都模式的公民電廠,其實就是互補的概念:公民團體資金取得不易,就免除公民團體的租金,用他們最擅長的教育宣導來替代,讓公民團體發揮其深入社區的特色,補足政府的不足。

京都模式相當值得借鏡,用公私協力的概念去推行公民電廠,才能走得長、走得遠。我一直都認為,我們使用能源的思維需要轉變,不能只是一昧的把能源當做理所當然、而是要為未來的環境著想,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能夠一起捲起袖子,自己的電自己發、落實更永續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