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

心得 資訊專員 - 真情報導 | 2022-03-12 | 人氣:510

「集眾人之力成就每一個孩子——北投無邊界學校成果展」側記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專員 張恩綺

與國教署合作《社區大學連結十二年國教計畫》首年,北投社大與鄰近的體制學校合作多門主題性跨域課程,連結了社大師資、社區達人、社區博物館、公民組織及企業資源等,在3/3的下午邀集了與其合作的新民國中、關渡國中及復興高中校長主任及合作教師,在北投社大舉辦了一場成果分享會。分享會中可以聆聽到老師們分享課堂中發生的各種精彩瞬間。例如一直衝撞學校制度的孩子們開始願意在上課時間自主進到教室內,也有孩子在試吃自己種植的葉菜時,活靈活現的形容生菜吃起來像他舔過的一面牆,還有專業STEAM教師分享如何打造出一個讓學生想動手做東西的環境,並在教室中運用紙板通力製作出複雜的關渡大橋的模型。

這一個個精彩的瞬間發生在三所學校與社大共同創造出的跨域課程中。包括新民國中七八年級連貫的「暢遊北投」和「漫遊北投」則與社大投注於北投學研究的講師們以及繪畫老師合作,從第一年對於北投地區的生態觀察,到第二年,讓學生自主提案地圖主題、規劃實地探查路線,最後自行繪製一份地圖;關渡國中結合社大鳥課、美術、單車老師,以及公民記者還有北投說書人的「關渡學——關渡米的未來」,讓孩子走進大地的教室——關渡平原的稻田中,觀察鳥類、體驗插秧、進行訪問並撰寫屬於自己視角的報導;復興高中的「菁英班」則藉由社大的牽線,與在地青年劇團合作,讓劇場練習中的團體聆聽能重新接住不善於在體制中安身的孩子,並讓他們製作出屬於自己的畢業歌曲。

這些跨域的課程是需要很多空間被打開才得以促成。例如在學校行政端,需要協助調整課程節數,讓課堂有時間的餘裕能提供學生更廣的社區探索範圍;跨領域老師間的合作,需要老師們跳脫過去習慣的教學規劃,共同思考怎麼融合不同學科的學習內容;社大的成人自主學習氛圍與學齡教育的相遇,則讓課程裡多了一些空白,讓孩子能先實際感受後決定自己想探索的事物。因此在北投社大與三所學校的跨域協作裡,學校課表、學習內容和教學設計的空間一個個被打開了,如國教署彭富源署長在講座的最後所分享的感言,「以學生為本」的精神便出現在課堂的許多時刻裡。

而在空間開放的同時,為了讓老師與老師、學校與在地組織間的溝通更順暢,社大在其中扮演著如同黏著劑的角色。社大協助師資的媒合、引介地方知識學習資源,並輔助課程共備的進行,提供跨域主題課程重要的後援,幫助教學者在教室之外,能有好的調節機制和行政支持。這些是本次「北投無邊界學校」分享會背後隱藏版的成果,如精彩的課程般,也值得讓所有關心十二年國教發展的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