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 slider image
:::

社區活動 校長 - 活動資訊 | 2021-11-09 | 人氣:708

民主藝術:文化造型運動n.0在當代

2021.11.05~2022.02.06

10:00 - 17:00

關渡美術館1-2F

2021年適逢文化協會創立一百週年,似乎可以藉由「文化造型」的思考和實踐,以生態的角度和尺度來想像藝術的可能與意義。因此今天關渡美術館重啟「文化造型工作」的思考,期望能夠重新捕捉文化所牽連出在地、原生的生態關係。這檔展覽主要希望呈現出在民主發展中以「藝術參與」所完成的「文化造型」工作。展出計畫「神秘的自制島上辯士作聲」由書寫公廠針對文化協會進行研究和展演,「亞洲線條技術」則邀請2020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獎得主設計師何佳興,帶領「季風文化造型工作團隊」,首次以當代美術館場域進行展出規劃,將設計作為藝術的社會實踐。而藉由他們的工作,關渡美術館館長暨本計畫策展人黃建宏,主張「文化造型」工作充分闡釋出「區域」與「關係」是一種陰性屬性的力量,足以延續「養土百年」的「微政治力」,啟動無盡的「化殖」。

不斷復返的民主危機和「斷裂」狀態總是真實地烙印在藝術文化的歷程中,這種狀態延伸並持續流變至今已超過一個多世紀,已然成為臺灣現當代藝術文化發展的內在衝動,使得我們一方面在兩岸緊張關係中維持民主體制,另一方面原本積累經驗、連結知識的「技藝」(technès),被大量的資訊與行銷給架空穿透。這種內在衝動會規律性地在歷史進程中呼應著「國族」危機一次次激發出「文化運動」,時以教育、時而本土化、時以出版、或投入示威、或以設計,來推動社會的改變與意識形態的協商。所以,「文化運動」是台灣狀態(Formosa Status)的重要心理與社會現象,在今天台灣的全球連結已臻成熟的條件下,創造當代的新民藝:民主+藝術。這是一種將民間藝術通過當代創意經驗予以「化殖」(dis-colonization)、轉化落實到社會空間進行溝通的文化行動:文化造型。

民主與藝術的關係對於台灣文化發展而言,具有非常關鍵的重要性,「藝術」的參與一直是價值創新與推進的重要助力,而藝術也就成為「改變」的培養皿和協商場域。「文化」會在什麼樣的狀態下需要改變?需要進行造型呢?當「文化」不再只是民間所沈澱下來的慣習(habitus),「文化」更是一種可變的生態性網絡,就像是世間的神經網絡一般,也因此,「文化」總會保留著被支配者、被殖者能夠觸動世界、積累工作與能量、保存自身的隙縫與延時(extra time),意即「文化」具備了生命的「可塑性」:即「文化」的造型性(可塑性)。如是,「文化造型運動」便是一次次企圖跨越這些張力脈衝的投入與嘗試:化解支配暴力強度的「化殖」(dis-colonization)。

資料來源:關渡美術館 https://reurl.cc/Mkza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