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Lang in /home/btcc2020/htdocs/Knowledge_Map/language/language.php on line 63 北投知識地圖
地圖繪製|北投社區大學講師 羅彩菱
把北投地方特色像是廟宇、彩磁、榖倉、燕子,分別以圖騰「紅色吉祥燈籠」、「彩磁花卉」、「飽滿的米缸」、「代表興盛的春燕」描繪於地圖的四個邊角,底紋襯以北投的磁磚,連接這四個圖案的是「老屋窗花」藝術,用這幾個元素,共同將北投捷運站到新北投捷運站之間的「老北投人生活地圖」圍繞起來。主標題「留住老北投」底圖是光明路的老宅石雕圖案,磺港溪在地圖上用了醒目的淺藍色,平和又輕柔地流過我們的北投。
留住老北投
文|台北市安全漫遊協會理事長 陳又堅
 北投社區大學副校長 洪德揚
 北投社區大學校務專員 曾翰文
 地圖源起
108年春季及秋季的北投知識地圖,關注於北投溪流域的自然生態及文化古蹟;109年春季,則聚焦於北投社大校門前的北投綠色隧道,結合周邊景點,擘劃「北投綠色小旅行」地圖;109年秋季,放眼全北投區,回應北投公民週當期主題「我們與環境的距離」,繪製「北投環境災害」地圖;本期,我們將焦點回溯至發展超過三百年的舊北投地區。
在資本主義的體制下,土地被視為可交易的商品,加上臺灣文資保存制度不夠健全,舊北投許多富含教育意義的歷史地景,隨時可能被現代高樓大廈取而代之,誰也不曉得,下一個被拆除的學仔內會是誰?因此,本期地圖主題訂為「留住老北投」,期盼更多市民朋友,透過地圖認識舊北投的同時,也能體會舊北投正處於快速變化的狀態,並給予更多持續性的關注。
 北投風華再現
北投開發很早,可以追溯到1650年前後,居住在嗄嘮別三層崎的凱達格蘭族北投社,後來遷移到幼華高中對面的關渡平原,形成番仔厝聚落,以及因馬偕博士宣教而設立的北投教會,延用至今。
周氏節孝坊位於淡北古道的節點,區分漢人和番人居住地,日本人積極發展新北投溫泉產業,開發光明路和新北鐵路支線,沿途巴洛克建築、北投水道、青礦名湯,以及因蓬萊米故鄉繁衍出來的北投榖倉和南北雜貨店。
戰後北投市場擴大遷移,大榮車行見證腳踏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年代,福安宮是丹鳳山入口,宮中3吋6瓷磚,見證北投曾經是現代藝術陶瓷發源地,而光明路上標線人行道,期待安全友善的北投社區。
留住老北投風華,[北投之心─X計畫]試圖去除以新北投為中心,整合新舊北投資源平衡發展,建議初期從打卡、拍照動人的景點切入吧!
 老北投的生活文化
北投融合了歐亞日生活文化。從捷運北投站往西體驗都市稻田,自然文化資產關渡平原,附近特色的牛肉麵讓你口齒留香。
漫步文化新村樟樹步道、房產業的土地公、代天府保護在地家族270年的王爺、漫步北投國小附近燕子步道、百年刺桐、榕樹下體驗挽面,讓皮膚更細膩,消失的學仔內,即將改建的大榮車行,喝咖啡聽北投講古述說,中街仔繁榮沒落,生老病死一條街故事。
到市場品嚐各式風味小吃、紅茶、果凍雞、滷肉飯、肉羹、豆花…,再到當地慈后宮媽祖心靈洗滌,見證在地生活文化演進。
體驗生活從捷運北投站起,見證新舊文化正在改變,歡迎來北投漫遊,細細品味。

師生作品

電話:(02)2893-4760 電子信箱:beitou@btcc.org.tw Copyright © 2022 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