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

社區活動 資訊專員 - 活動資訊 | 2025-10-21 | 人氣:27

韌性城市  關渡平原的下一步

今天由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在北投社大舉辦的「氣候變遷下臺北市都市農業發展規劃座談會」,從多方觀點共同思考: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北投與關渡的農業未來該何去何從?

 關渡平原,是台灣蓬萊米的發源地,也是北投與淡水之間最具歷史與生態意義的農業腹地。這片土地不僅承載稻浪記憶,也映照出台北城市發展的矛盾與挑戰。

紀錄片導演洪淳修以《城市農民曆》揭示現實:

財團購地、廢土傾倒、焚化爐落塵,讓農民除了面對天災地變,還得應付「農民曆上沒寫的事」。

高齡化、勞動力不足、五分港溪污染、氣候變遷等問題,使農作穩定性下降:「天吃、蟲吃、猴吃、人吃」的無奈,正是都市農業的縮影。

目前公私部門仍努力守護這片綠洲:

農會推動花海節、稻田彩繪與大地藝術季;

關渡自然公園舉辦國際自然藝術季;

八仙六代園、隨野家農場與多位小農堅持友善耕作;

北投社大更開設「永續農法—香草與時蔬共榮」課程,舉辦「青菜底呷市集」、「北投農民宴」,讓農業教育走入生活。

展望未來:

北投社大期許將來是教育與實驗基地,結合休閒、食農、環境教育,建置「地方學資料庫」與「永續地景GIS圖台」,整合農業、氣候與文化資料;

出版《農業文化年曆》,

以公民週作為教育與協調平台,

將課程與工作坊轉化為實際行動。

關渡平原不只是稻香之鄉,更是台北城市韌性與永續的象徵。

讓我們從土地出發,為未來留下綠意與希望。

565335998_1259980832810608_5174562959955544982_n